小班律动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律动舞蹈 小班 小班律动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

小班律动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

2024-02-24 0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10篇小班律动公开课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小班公开课律动教案 篇一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教师带着幼儿边哼音乐边进入场地,告诉幼儿来到了非洲草原上,和现场的老师一起哼唱。

二、了解狩猎的步骤

1、非洲草原上生活着一群小勇士,他们每天都去森林里狩猎,你们想不想去,今天首领正好给我一张作战图,我们一起来看看,作战需要哪些动作?

2、出示图片,请你看看说说需要哪些动作,并带领幼儿做一做。

(1)呼喊

(2)加油)

(3)包围

(4)吓唬

三、分段学习动作

那我们先来看看非洲勇士是怎样呼喊朋友,相互加油的。

1、播放第一段音乐,教师听音乐做动作

(1)做了哪些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各个动作。

(2)集体听音乐,跟着老师学习第一段动作,提醒幼儿加油时嘴里喊出:“嘿嘿”的声音

2、小勇士们发现猎物以后还会做什么事:包围和吓唬,他们会做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1)教师边师范第二段动作,请个别幼儿来说说、做做,刚才看见了什么动作?

(2)刚才凶猛的狮子做了几次动作,是怎么做的?

(3)集体跟学第二段动作

3、创编动作:

(1)。草原上除了有狮子以外还有什么凶猛的动物,请个别幼儿来师范一下动作,集体练习一遍

(2)根据幼儿的讲述创编老鹰、鳄鱼、老鹰等等凶猛动物的动作

4、完整练习

请幼儿用自己创编的动作加入到音乐中。

(1)请你加上喊声和动作,听到指令变时马上用自己的动作编出不同的凶猛动物。

(2)起立集体再次练习一次

(3)围成圆圈加上喊声练习两次

四、欢庆成功,完整

1、播放庆功音乐,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武士,然后带上勇士手铃,一起围成圆圈练习圆圈变大变小动作。

2、集体听音乐变化队形完整舞蹈一次。

3、带领幼儿扛上猎物出活动室。

小班律动游戏教案 篇二

活动名称:

小白兔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感受曲式的简单变化,并能根据乐曲舒缓的节奏进行镜面游戏。

2、能大胆参与游戏,乐于表达自己的游戏感受。

3、体验韵律游戏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各种乐器

活动过程:

一、朗诵童谣小白兔,引入主题

二、尝试为童谣编排不同的节奏型

1、共同讨论,用什么节奏型使童谣变的与众不同。

2、筛选结果,全体共同演绎。

3、在此基础上,改变出第二种不同的节奏型。

4、全体讨论,选出适合的节奏型演绎。

5、分声部,保留一个主声部,节奏不变,其他两个声部,改为两种不同节奏的衬词,尝试合。

6、再次巩固练习三声部的融合。

三、尝试用声势代替口说的节奏

1、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声势。

2、集体讨论,用什么声势来分别表现三个声部。

3、尝试讨论结果,找出不合适的地方重新替换。

4、再次分声部展示。

5、三声部用声势进行合奏。

四、尝试用乐曲来表现

1、出示多种乐器,幼儿分组讨论适合自己声部的乐曲。

2、尝试合奏,讨论不合适的地方,改善。

3、再次合奏。

五、尝试串联,感受成功的喜悦

1、将前面的三部分,分别取一段,尝试串联。

2、发现问题,进行改善,再次演奏。

3、整理乐曲。活动效果

小班公开课律动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能根据音乐性质的变化,较合拍地做小朋友走路和爷爷奶奶走路的动作。

2、能初步分角色进行表演。

3、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尊敬老人。

活动重点:

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较合拍地做小朋友走路和爷爷奶奶走路的动作。

活动难点:

能初步分角色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注意观察老爷爷、老奶奶的走路姿态。

活动过程:

一、 熟悉音乐,区分音乐的不同性质。

1、倾听音乐。

2、用身体动作表达对不同乐段的感受。

二、 想象并创造小朋友、爷爷、奶奶的走路动作。

1、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小朋友、爷爷、奶奶的走路动作。

2、随乐动作,并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动作。

三、 结伴表演。

1、探索如何扶爷爷奶奶走路。

2、分角色活动。部分幼儿扮小朋友,部分幼儿扮爷爷奶奶。再乐段A的伴奏下,小朋友(一拍一下)快乐地走着、游戏着。在乐段B的伴奏下,“爷爷奶奶”(两拍一下)缓慢地按音乐节拍走路,小朋友迅速上前,扶“爷爷奶奶”走路,并在音乐结束时,把“爷爷奶奶”送回座位。

3、“爷爷奶奶”用动作夸奖尊敬老人的好娃娃。

小班舞蹈律动教案 篇四

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1、知道舞曲的名称,初步感知舞曲优美、柔和的旋律。

2、会用优美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磁带《瑶族舞曲》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内容,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小朋友,我们今天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教师弹奏乐曲)。

2、刚才的曲子叫《瑶族舞曲》,好听吗?我们再听一遍录音,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听完乐曲,让幼儿说一说(叔叔阿姨在跳舞……)对幼儿的想象加以评价。

3、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音乐。

二、组织幼儿分段欣赏乐曲。

1、弹奏第一段,要求幼儿听出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这段音乐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2、听第二段音乐,要求幼儿讲出音乐的快慢。

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为这段音乐是快的)。

3、让幼儿听第三段音乐,以同样的要求让幼儿边欣赏边想象,这时叔叔阿姨干什么?

4、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内容,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的生活多美好。

三、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后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通过不断欣赏,让幼儿知道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四、欣赏、学习铃鼓舞,体验舞曲的优美、柔和。

1、欣赏老师的表演。(老师自编)2、幼儿徒手模仿老师的动作,用身体和手臂表现乐曲的柔美。

3、幼儿持铃鼓随音乐练习,进一步体验乐曲的优美、柔和。

小班公开课律动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的活泼与动感。

2、能手眼协调地跟着音乐做打蚊子、搔痒痒、搽药等动作,并尝试大胆表现这些动作。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当夏天来到的时候,有一种昆虫,盯到人的时候很痒,是什么?(蚊子)你们看到蚊子会怎么做?(打)

(2)蚊子真可恶,今天我带来一首音乐,你们一起来听一听我在干嘛。(音乐1)师:这首音乐你听起来觉得我在干嘛?(打蚊子)

2、学习不同方位的打蚊子动作

(1)那你们会打蚊子吗?

(2)教师提验幼儿拍打蚊子的动作,全体幼儿练习拍打蚊子的动作

师:蚊子看到这么多的小朋友可开心了,又可以饱餐一顿了。.。听,蚊子飞到这里来了(耳边)我们打了许多的蚊子,数一数,还有几只?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再数一遍)蚊子好狡猾,我打不到蚊子很生气!告诉那些蚊子,我们有多生气!呀,还有蚊子飞来了,”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打不到蚊子真生气。”你们生气了没有?生气了!“小小蚊子真淘气!”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拍打蚊子的动作。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全体起立跟随音乐2)师:你们打到蚊子了吗?那我们再打一次(音乐2)

3、搔痒痒动作

(l)师:哎呀,刚刚被蚊子叮到了,好痒啊,怎么办呢?(搔痒痒)

好痒,抓一抓,这里也被盯到了,抓一抓,讨厌的蚊子,我们一起打死它。上面,下面,这边,那边,啪!

(2)请一幼儿帮老师搔痒痒,老师指出自己很多地方都被叮到了,请幼儿帮他在不同搔痒。请老师帮忙一起挠痒,另一个老师也说痒,你们仔细看我们是怎样挠痒的。“好痒,抓一抓,”找小朋友说一说,做一做。

(3)请幼儿找到自己好朋友,做互相搔痒痒动作。

除了可以自己挠痒痒,还可以找好朋友帮忙,找你旁边的好朋友一起挠挠痒。

一起做,好痒,抓一抓,(再来一遍)快速说一说(快点哦),好痒,抓一抓。挠完痒痒上面还有蚊子,上面,啪,下面,啪,这边,啪,那边,啪

(4)师:搔了痒痒还是痒啊,怎么办呢?(搽药)幼儿一边搽药,教师一边用儿歌和音乐清唱导入)小蚊子最爱跑老跑去,擦擦药,睡觉去。给朋友擦擦药。擦擦药,好舒服,(抱一抱)睡觉吧

(5)请幼儿做互相搽药的动作。

我们一起来挠痒痒,然后擦药睡觉好吗?(音乐3)睡觉了真舒服,要不要再来一次?我们再来一次。(音乐3)

4、完整进行蚊子舞游戏宝贝们真棒,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音乐1)我们再来一次吧!(音乐1)

今天,我们打到了许多蚊子,真厉害,给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反思

结合我们的主题教学和音乐教学活动方法应用的研究,我设计并组织了这次活动,让幼儿在“打蚊子”的游戏中,不仅强化了对于长音与重音的感知,而且还让幼儿体会到了音乐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

一、在活动中,我注重教学手段的游戏化和关联性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尝试适合的游戏方法,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遵循活动环节间的相互关联和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流畅,幼儿参与性更高。本次活动中,我利用图谱、多种乐器和肢体动作表现,帮助幼儿对长音与重音的学习。此外,我还注重通过多种游戏样式的设计,如幼儿个别游戏、师幼共同游戏、小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较为复杂的音乐学习。

二、注重音乐活动中的规则

音乐活动中的规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了规则,有的教师感到太多规则会限制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于是规则渐渐地“让位”于幼儿的自由。缺少规则的音乐活动的确能够让幼儿更自由自在地表现,但音乐技能的缺失却成为必然的结果。但是音乐中游戏的贯穿,无形中让我们这看似有规则又似无规则的活动有效开展。由此我认为,在音乐活动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是保障音乐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我们给予幼儿自由的表现空间,但规则却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的。

三、在活动中,我还要进一步得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教师该怎么做?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示听到的重音,但幼儿实际表现总慢半拍,如果过于强调表现结果,可能会削弱幼儿学习的热情,所以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我并未加以干预,这使幼儿在音乐表现上过于随意。其实,作为教师并不一定要刻意回避,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如果及时将问题呈现出来,让幼儿自己通过讨论来解决,可能更利于强化幼儿的有意倾听和记忆音乐的能力。

第二,中班幼儿在初次学习新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合作吗?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交往的机会,因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常会设计满足交往需要的合作游戏环节。在活动中,当幼儿间合作玩游戏“打蚊子”时,之前有序的状态完全被打乱,“蚊子”在教室乱飞,“打蚊人”奋力追打,音乐反而被他们抛在脑后。中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较弱,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合作对他们来说可能不太适宜。

所以说,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幼儿的游戏能力和活动游戏的方式,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小班公开课律动教案 篇六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

2、用手表现各种不同的物体和动作。

3、尝试创编新歌词。

二、活动准备

1、雨点、雨伞、太阳、蝴蝶、山、蜘蛛、小船、枕头的小图片

2、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用手来模仿小动物。

(教师将两手指相对做出小鸡的尖嘴巴)师:叽叽叽,你们好!

(教师将两手心朝内撑开做小猫状)师:喵喵喵,你们好!

师:刚才,我用小手做出谁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幼儿跟随教师用手模仿小动物)

师:小手还能做出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小手歌》

(二)欣赏歌曲

教师放歌曲磁带,幼儿安静欣赏音乐一遍。

师:这首歌里用两只小手做出了什么?(幼儿回忆刚才听到的歌词)当幼儿说出一种事物之后,教师就展示出相应的物体图片。(按照幼儿讲述的顺序将雨点、雨伞、太阳、蝴蝶、山、蜘蛛、小船、枕头的图片逐步展示出来,帮助幼儿更好地记住歌词内容)

(三)动作表演

1、师:怎样用手来表示“雨点”呢?(请幼儿来编动作) niubb.net

教师采用“怎样用手来表示什么?”的提问形式,引导幼儿大胆用小手分别模仿雨伞、太阳、蝴蝶、山、蜘蛛、小船、枕头的形象。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3、再次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在每一段的最后六小节,教师引导幼儿用稍快的速度做动作。

(四)创编小手歌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的小手还能做出什么样子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创编出与歌曲中不一样的物体。)

幼儿做出动作后,教师把它编成歌词,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

小班韵律活动教案 篇七

动作建议:

第一遍:A段:双手做小兔耳朵,做上下跳的动作

B段:双手放嘴边做吃的动作

C段:单手交替放耳边听敲门的声音

第二遍:A段:双手做小兔耳朵,做上下跳的动作

B段:创编打扫卫生的动作

C段:单手交替放耳边听敲门的声音

第三遍:A段:双手做小兔耳朵,做上下跳的动作。

B段:玩游戏的动作

C段:单手交替放耳边听敲门的声音

游戏玩法:

1.音乐尾奏处幼儿听音辨别敲门的是兔妈妈还是大灰狼。

2.想出一个办法辨别是妈妈还是大灰狼。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结构,随乐做动作,在音乐结尾出辨别兔妈妈与大灰狼的声音。

2、通过故事情境,语言提示,随乐一下一下做小兔吃东西玩耍游戏的动作。

3、体验游戏中与大灰狼互动的游戏乐趣。

活动准备:

大灰狼头饰及尾巴、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音乐动作

l、师随乐做兔宝宝动作

《小兔乖乖>里的小兔们可乖啦,妈妈出门了,它们就在家里玩好玩的游戏,吃好吃的东西,真开心!有一首音乐说的就是《小兔乖乖》的故事,请你们仔细的听着音乐看看小兔都做了那些事情?

二、幼儿初步感知音乐,学做动作。

T:小兔在吃什么?我们一起吃。(哦,原来是一下一下吃的)还做了什么动作?(听)小兔在听什么?(这边听一听,这边听一听)

T:我们一起来吃好吃的东西吧。

三、故事角色进入,幼儿听声音辨别兔妈妈与大灰狼。

l、幼儿整体做动作,兔妈妈角色进入。

T:是谁回来啦?是妈妈吗?你怎么知道的呢?

2、幼儿座位前游戏,创编打扫动作,大灰狼角色进入,

T:妈妈走啦,我们在家里能帮妈妈做点什么事呢?扫地怎么扫?拖地是怎么拖的?我们试一试哦

3、幼儿散点游戏,创编玩游戏动作,大灰狼学兔妈妈声音进入。

T:家里都打扫干净啦,那我们玩会游戏等妈妈回来吧,我们可似玩什么游戏呢?

T:是妈妈回来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四、结束

l、散点再次游戏走出活动室,兔妈妈回来了。

T:妈妈回来真开心,我们也要和妈妈一起来玩游戏!

小班舞蹈律动教案 篇八

一、活动目标:

1、能合着歌词的内容,交换与朋友跳舞的动作和方位,发展合拍动作与灵活的反应能力。

2、能看懂图示,学习内外圈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走。

3、通过道具手腕花学习并掌握舞蹈中的方位变化。

4、体验不断变换新舞伴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朋友舞》,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歌词内容的四张队列图示。

3、贴花人手一个(苹果、五角星贴花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录音机、歌曲磁带。

5、场地布置:事先画好内外两个圆圈(一个上贴苹果标记,一个上贴五角星标记)。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朋友舞》,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大胆用动作来表示对朋友的喜爱。

2、逐一出示队列图,观察理解队列图所表达的意思。

(1)(出示队列图1),根据图示,理解“手拉着手儿向前走”的动作要求。

(2)(出示队列图2),能看懂图示,理解箭头所表示的意思,明白“脸对着脸儿退着走”的动作要点。

(3)(出示队列图3),根据图示,重点指导斜着找朋友的方法,并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请几位幼儿进行示范。

(4)(出示队列图4),帮助幼儿理解“臂挽着臂儿绕圈走”的方法,并请几位幼儿进行示范。

3、学跳舞蹈。

(1)幼儿自由选择苹果或者五角星贴于右手,并根据自己佩戴的贴花形状站到相应的圆圈上。

(2)教师提醒幼儿站在圆圈上不挤在一起,要与左右的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引导幼儿内外圈的朋友要一一对应地站好。

(3)在双圈队形中,根据队列图,边唱歌,边练习向前走,退着走,斜着走及绕圈走,熟悉方位变化。

A、重点练习斜着找朋友,将贴花的手先指向自己对面的朋友,接着把手移向旁边的朋友,同时把身体转向斜方向。

B、重点练习手挽手,将有贴花的手挽在一起,转圈后回到圆上。

(4)听着音乐跳舞,每次舞蹈中,教师注意检查方位的正确交换情况,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掌握程度。

4、有重点地练习。

5、听音乐,完整舞蹈。

6、延伸活动:尝试变换内外圈的位置进行舞蹈。

小班韵律活动教案 篇九

课程分析

韵律活动中,熟悉音乐是基础,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通过舞蹈动作提高幼儿审美、感知能力,同时发展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舞蹈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兴趣和现有经验,又要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即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宝宝翻身、爬行、站立、行走是宝宝成长的经历,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也乐意表现这些成长,生活经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韵律活动《宝宝会走了》。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我利用幼儿对生活动作的模仿,进而运用舞蹈动作表现宝宝出生到会走的过程,让幼儿感知成长的过程和乐趣。

课程目标

1.感受音乐,能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宝宝从出生到会走的成长情景。

2.尝试用退步、腰部的控制力完成舞蹈动作。

3.在情景舞蹈活动中,体验出生到会走的成长过程与快乐。

课程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我不想长大》《宝宝会走了》;舞蹈视频《宝宝会走了》《宝宝学站》;宝宝帽子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己有翻身、爬、学走路的生活经验,能模仿这一时期宝宝的动作、表情等。

课程过程

1.听音乐《我不想长大》进入主题。

2.观察一岁前宝宝的成长视频。

提问:你看到宝宝做了哪些动作?(一起学一学)

3.欣赏音乐《宝宝会走了》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音乐中讲了什么?(宝宝)

经验迁移,用蹬腿、翻身、爬等动作表现音乐的A、B段。

提问:

1)听听音乐,在宝宝发“啊”的时候我做了什么动作?

2)宝宝爬呀爬,找到妈妈了,用什么动作亲近妈妈呢?

4.模仿生活中宝宝学站立和走路的动作,用舞蹈的方式展现C、D段音乐。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学习用腰部和腿部的控制力,完成站立、行走的舞蹈动作。

提问:

1)视频中的宝宝是怎么站起来的?

2)音乐中的宝宝站立了几次才站稳?

5.听音乐,完整表演情景舞。

指导要点:提醒幼儿倾听音乐,注意音乐情景的变化。引导幼儿将表情、动作、情感迁移到一岁前,完整地表现宝宝从翻身、爬行、到学会站立和走路的情景舞蹈。

6.欣赏舞蹈作品《宝宝会走了》,丰富幼儿经验,提升舞蹈素养

课程反思

1.把游戏化、情景化融入活动中,幼儿在学学、玩玩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孩子兴趣比较高,韵律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生机,课堂气氛活跃。

2.幼儿对活动所创设的情景很感兴趣,孩子们能跟着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积极性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跟老师做动作时部分幼儿出现乱窜的现象,说明我的设计还有欠缺,下次活动要考虑更周到,在活动中未交待清楚每个孩子位置的方向。4.遗憾和不足之处:在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时,我给幼儿限定了律动组合,限制幼儿的发散思维,今后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

小班公开课律动教案 篇十

一、教学建议

【活动目标】

1、在韵律活动中感受天鹅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乐句。

2、借用天鹅的图片和传递游戏,提高肢体表达能力。

3、在即兴舞蹈的各层次游戏中,体验即兴创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欣赏过《天鹅》音乐。

2、物质准备:音乐CD、不同姿态的天鹅图片、边长1.5米的方形纯色布单一块。

【活动过程】

1、律动导人:教师用简单、对称的身体律动引领孩子们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2、教师引导幼儿分三个层次欣赏不同姿态的单只天鹅图片,借助图片的支撑引发幼儿模仿、创造单只“天鹅”的动作造型。

图片一:教师结合对幼儿们关于天鹅的描述进行简单的小结,边说边来用肢体动作来诠释。

图片二:教师引导幼儿表现天鹅翅膀张开的力度与美,鼓励孩子们探索飞翔时翅膀的不同空间位置(高矮、前后、翅膀的张开程度)的表现。

图片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天鹅的不同姿态美,鼓励孩子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创编出不同的天鹅造型。

3、借助传递游戏,引导幼儿尝试合乐舞动并造型。

(1)散点上的传递。

(2)圈上的单人传递。

①引导幼儿欣赏双只天鹅造型的图片,从模仿上升到自主探索双人合作肢体造型。

②通过与配教老师的合作示范双人天鹅舞蹈与造型,副导幼儿进一步感知与朋友合作时需要关注的舞蹈要素:空间位置的变化与利用、舞者间的身心交流、肢体动作的多样化等。

③幼儿尝试与朋友合作听音乐舞蹈并造型,教师借助眼神、动作、语言等给予孩子们支持、认可与启发。

④圈上的逐一传递:

4、欣赏教师用舞蹈讲述的关于天鹅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感知肢体动作的魅力,喜欢上这样的表达方式!

二、创意集锦

1、在天鹅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幼儿自己用绘画或肢体动作创意再次感受音乐乐句。

2、可以让幼儿通过已有的单人到双人的造型经验继续借助图片地支撑引导幼儿模仿、创造多只天鹅的动作造型。

3、可以将歌曲的CD放在音乐表演区内,让幼儿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如;头饰、纱巾或服饰等道具进行情景表演。

三、友情提示

1、关于乐句的问题。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乐句,是进行该活动的一个基础,对幼儿能否在即兴舞蹈中与音乐和谐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简单有趣的动作示范,带动幼儿模仿,设计游戏让幼儿参与欣赏和韵律活动让幼儿来感受乐句,这些都可以在第一课时去完成。但是,幼儿是否能随乐即兴,是否能即兴时关注到音乐的乐句仍然是幼儿阶段甚至更长一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培养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既要欣赏幼儿独特有创意的表现,也要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2、关于传递的方式。

教师对于传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探索和尝试。传递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明显的动作传递,也可以是不明显的眼神的传递,目标都非常明显,它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才能指导下一个被传递到的对象是谁。所以,教师作为第一个传递动过的示范者,要能够运用多种传递方式,让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当然这个不是本活动的重点,希望教师自己灵活运用即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